“我是高職院校畢業(yè),那又怎么樣呢?我可以繼續(xù)學!我是起點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高職生出身的邢小穎通過不斷提升自己,最后站穩(wěn)了我國最高學府的講臺。而她的經(jīng)歷也是我國對技能人才日益重視的縮影。
隨著各行各業(yè)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多的人也以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方式,將出彩的人生綻放在千錘百煉、焊花四濺、熱火朝天的工作崗位上,磨煉一流的技藝,做出一流產(chǎn)品,托起一流產(chǎn)業(yè),用拼搏和奮斗詮釋工匠精神。
讓我們走近3位技能工人,聆聽他們的故事與心聲,共同感受技藝的賡續(xù)、匠心的堅守。
從機床旁走向清華講堂
“取出這個氣孔針,扎到什么位置,放在哪里,還記不記得?”2021年,清華大學基礎工業(yè)訓練中心的鑄造課短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走紅,獲得百萬點贊。授課老師扎著馬尾,穿一身黑色T恤,身前是堆滿黑色粉末的操作臺。“位置確定了,深度怎么確定?看,用氣孔針量一下剩下的距離。”她一邊拿著工具在操作臺側比劃著一邊說道,“手指向下8到10個毫米,咱們扎氣孔。”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2022年5月24日,在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職業(yè)教育專場發(fā)布會上,視頻里的授課老師邢小穎以直播連線的方式參加了這次發(fā)布會。
“可能職校畢業(yè)生給頂尖學府的學生講課,會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邢小穎在發(fā)布會上分享了自己十年來的故事。
很多網(wǎng)友在看到新聞后留言表示,曾經(jīng)刷到過她的課程視頻,印象非常深刻。2021年底,她講授鑄造技術的系列視頻發(fā)布到短視頻平臺后,累計播放量超過2.3億,點贊量超過200萬。
邢小穎表示,其實自己不是特例。據(jù)了解,和她一樣畢業(yè)于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清華任職的前后就有5批,共13人。還有很多職業(yè)院校畢業(yè)學生,獲得過全國勞模或五一獎章。而邢小穎只是其中之一,無意間在網(wǎng)絡上走紅,由此為人所知。
2011年,邢小穎考入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因為“聽說材料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很搶手”,她選擇了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yè)。在校三年,她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實訓基地。每次實訓課,邢小穎都是第一個到,提前做準備,課上拆了練、練了拆。“通過反復實操,一項項技能就這樣被我熟練掌握,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班里為數(shù)不多的女生,她一直不服輸,在占據(jù)課程近一半的實訓課中苦練本領,最終,2014年邢小穎以專業(yè)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基礎工業(yè)訓練中心任教。
學習期間的實訓課訓練為邢小穎在清華任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她抓住一切機會摸索教學經(jīng)驗,力求既保證演示過程行云流水,還要保證學生不走神、聽明白。終于,她站穩(wěn)了講臺,連續(xù)七年獲得清華大學基礎工業(yè)訓練中心實踐教學一等獎。
有學生說:“邢老師的動作特別利索,我們要干半小時的活,她10分鐘之內就能搞定。”也有學生說:“小穎老師講課富有激情、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簡直是寶藏老師。”
有時,學生也會問到她的畢業(yè)院校。邢小穎毫不避諱:“我會從容地告訴他們,我是高職畢業(yè)的。”
2015年,邢小穎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升本,2017年順利拿到學士學位。工作之余,她在專業(yè)領域做研究、發(fā)論文、申請專利,2021年獲評工程師職稱。一位職校畢業(yè)生,不斷提升自己,就這樣站穩(wěn)了我國最高學府的講臺。
2022年5月29日,邢小穎咳專門拍攝了一條視頻,回應自己的走紅。
“自從去年鑄造課視頻走紅,包括在教育部的發(fā)言,很多網(wǎng)友給我留言。過去十年,是職業(yè)教育給了我人生出彩的機會。很有幸能把自己的故事講給更多職校生聽,希望能給他們一些激勵。”邢小穎表示:“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的我們,也可以看到更高、更遠、更廣闊的世界,也會有多元的發(fā)展路徑和出彩的人生。我們應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并為之持續(xù)努力,因為,機會總會留給不斷努力的人。”
從外圍建筑走到國寶身旁
秦始皇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實際上,秦始皇帝陵的兵馬俑在出土時,并不像現(xiàn)在人們所看到的那樣氣勢恢宏,多呈倒伏狀,甚至只有殘片散落在地面。
47歲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馬宇,27年來一直致力于讓這些歷史瑰寶以完整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因此,對待文物必須時刻保持一顆敬畏之心,這是我從進入文物修復師這個行業(yè)一直保持的初心。”
馬宇的父親自開館以來就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從事雕塑藝術工作,父親制作過微縮版的兵馬俑工藝品,創(chuàng)作過博物院建筑上的浮雕。兵馬俑氣宇軒昂的形象,早就深植于父子倆的生命。
馬宇13歲時,有天路過兵馬俑一號坑外圍的建筑,當他抬頭仔細觀看父親創(chuàng)作的那組浮雕時,心中浮想聯(lián)翩——這些浮雕盡管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可它們能夠一直伴隨兵馬俑保存下來,這正像那一件件文物,在地底下沉睡了千年,但依然有著永恒的價值,歷久彌新傳遞著美和智慧。這一刻,少年的馬宇第一次萌生了一個想法,他希望長大后可以像父親那樣從事著偉大的工作。
1992年,馬宇回到父親曾工作過的地方。憑借著扎實的繪畫功底和從小來自父親的耳濡目染,馬宇脫穎而出。不久,中國和意大利聯(lián)合舉辦了第一批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班,通過推薦和考試,馬宇成為來自全國各地20名學員中的一員。
三年的培訓中,馬宇學習到了陶瓷、青銅、鐵器等不同質地材料文物的修復方法,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毫厘之間的差異,這為他之后的修復工作奠定了基礎。
長期從事這份工作,馬宇常常會驚嘆于古人的聰明才智,也讓馬宇對古人保持著敬畏之心,。兵馬俑頭與身體一比七的完美比例,長達2.87米的青銅戟,青銅水禽身上栩栩如生的羽毛墩繪,周身全部用刀削出來的兵馬俑,還有浮燕回頭望月的動感姿態(tài)……都令馬宇回味感慨。除了承擔秦始皇陵博物院的工作之外,他還參與過西藏布達拉宮的壁畫、河南洛陽山陜會館琉璃、漢中33件青銅器、陶器、鐵器等文物、河南三門峽虢囯博物館4件青銅器等保護修復項目。
在2014年的一次清理陶片的過程中,馬宇意外發(fā)現(xiàn)陶片背后有紋路,仔細清理之后,紋理漸漸清晰起來,是一個指紋痕跡,這應該是兩千多年前的工匠在制作兵馬俑時留下的,隨后更多的指紋被發(fā)現(xiàn),這讓馬宇興奮不已。馬宇回憶說:“這種指紋信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和古人之間的一種對話。你就會想過去兩千多年前古人做這些東西,他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想的?他做這批東西的時候,難度有多大?”
工作人員對指紋進行分析后,清楚地辨別出了當年制俑工匠的年齡、性別等多種信息。而不僅是指紋信息,整個修復過程馬宇都詳細記錄在冊。他說做這些筆記是希望能對得起古人,也寄希望于后人能傳承歷史,破解更多謎題。
因為這次意外發(fā)現(xiàn),馬宇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0多年前,這些秦朝工匠用雙手鑄造了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珍寶,如今身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國工匠,我也應該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的文物發(fā)展事業(yè)奮斗終生。”馬宇說。
從普工做到部門負責人
做一件事,如果只是為了單純地度過時間,沒有人可以長久地堅持下來。只有從理解職責的那一刻開始,漫長時間里的一分一秒才擁有了非凡的意義。
東航技術公司西北分公司
安鵬,東航技術公司西北分公司大修部負責人。1998年從西北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后,既加入當時的中國西北航空公司維修基地,并成為航線部的一名員工。
“我在西工大學的就是自動控制專業(yè),算是專業(yè)對口,當時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大學生,就不能做工人,在一線擰螺絲。而且不只是我,我們同學大概20多個人都是進入了各大航司干技術工人,大家對于這個身份還是很有認同感的”回想起當年入職的那一刻,安鵬說道:“不過我心里也清楚,雖然我愿意從一線擰螺栓開始干,但是我不可能一輩子擰螺絲,以后肯定要好好鼓勵提升自己。”
在從事一線維修工作的近十年的時間里,安鵬參與過多次重大故障的排除、也發(fā)現(xiàn)過較大的隱患,但是從未出現(xiàn)人為原因造成的質量偏差。“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和維修作風是我們機務維修行業(yè)的立身之本,”他說。
有一次,部門接到一架飛機起落架減震支柱的搶修任務,安鵬得到消息,第一個趕到維修現(xiàn)場投入到工作中。對于起落架減震支柱的部件各項功能和技術參數(shù),安鵬了然于胸,但他依然嚴格按照工作前的準備程序,查詢飛機裝機清單,確認維修件號及工具設備的準備情況,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詳細地維修方案。為確保維修方案契合故障原因并高效可行,安鵬直接來到機庫維修現(xiàn)場,同定檢維修員工交流,現(xiàn)場查看減震支柱的拆卸和故障情況,精心留意每一個細節(jié)。就這樣,安鵬帶領同事們奮戰(zhàn)數(shù)個日夜,圓滿順利地完成了該起落架減震支柱的搶修任務,保證了飛機航班的正常。而當面對領導和同事們的贊揚時,安鵬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他心里知道,只有平時注重學習,積累每一次的工作經(jīng)驗,才能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把工作干得精益求精。
隨著中國民航產(chǎn)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面對的客戶日益增多、承擔的維修復雜程度日益提升的多重壓力,安鵬帶領團隊從未止步,勤懇鉆研,不斷提升團隊技術能力。
為了更好的與客戶溝通、讀懂一本本純英文且厚重的說明書,安鵬還利用閑暇時間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干我們這行,英語就是敲門磚?;旧?,各種說明書全都是純英文的。不僅內容多,還充斥著各種專業(yè)的英文單詞。”安鵬笑道:“要是不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別說修飛機,連說明書都看不懂,更別提跟客戶或者空客的技術人員溝通了”。
安鵬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工作中不停的論證、不停的修改、持續(xù)的完善……
“除了榮譽、認同,我實實在在感受到技能帶來的改變,無論是對航空事業(yè),還是我個人。”
如今,安鵬也實現(xiàn)了自己當年的話。
工作中,他通過自身努力和單位的培養(yǎng),從一線工人,做到工程師,再到如今的部門負責人。
生活中,安鵬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農村娃”,到今天過上了擁有和睦家庭的美好生活。
邢小穎、馬宇、安鵬等作為技能人才的代表,在各自的舞臺上脫穎而出,書寫著“技能改變人生”的精彩故事。
新時代,期待更多精于一技、專于一業(yè)的勞動者成為高技能人才,勤學苦練、深入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有所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文/記者冉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