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來過華山,那么就很難不被這些具有華山特色的宮觀建筑所吸引……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營建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云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跡猶存。
經(jīng)過宋、元兩代的發(fā)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jīng)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fā),廟舍沖毀極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nèi)。
西岳廟
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西岳廟。該廟在華山下十里之處,華陰東五里。舊址在黃神谷。它始建于漢武帝時,即前面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岳華山廟碑》,言東漢統(tǒng)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
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里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歷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建。目前西岳廟的建筑和規(guī)模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修建后留下的,它是華山的第一大廟。
廟的主殿稱“灝靈宮”,為祭祀華山神的地方。據(jù)《云笈七簽》云:“少昊為白帝,治西岳,上應(yīng)井、鬼之精,下鎮(zhèn)秦地之分野。”
《五岳真形圖序》云:“華山君領(lǐng)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華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太初九旒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封華山神為“金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封五岳帝號時,華山被封為“金天順圣帝”。
廟中有南北朝時北周所立的岳廟碑和唐代的岳廟精享昭應(yīng)碑,另外還有青牛樹,相傳老子在此樹上系過青牛。
廟后有萬壽閣,舊稱藏經(jīng)樓,為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道士席演魁所建。登閣上,南與太華相對,東指河潼,北眺涇渭,西望終南,雜樹薺浮,川原繡錯。閣上曾懸有明高皇帝夢游華岳文,后被移走。
云臺觀和玉泉院
比較著名的還有云臺觀和玉泉院。云臺觀在華山下,去谷口二里,華陰南八里,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chuàng),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復(fù)修。
《華陰縣志》載: “云臺觀以云臺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陳摶初居華山,曾開辟荊榛,在觀內(nèi)居住。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jì)念陳摶的希夷祠。
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jì)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huán)繞,故名。
院內(nèi)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xí)睡功之處?,F(xiàn)在玉泉院的規(guī)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沖毀,后修復(fù)。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撥款重修并擴建。
另外還有鎮(zhèn)岳宮、玉女祠、全真觀、圣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jié)構(gòu)精巧,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增添了華山的秀麗多姿。
那么,今天的華山宮觀介紹就到這里了。小伙伴們,你還知道華山的哪些道觀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哦。(供稿:華旅集團營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