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有人認為這是對孩子負責的體現(xiàn),有人認為這樣不是真的愛孩子。你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高嗎?你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6%的受訪者稱自己身邊對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長多。83.4%的受訪家長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
調查中,89.8%的受訪者是孩子家長。
90.6%受訪者稱身邊對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長多
家住重慶萬州的胡杰(化名)是一名私營企業(yè)主,他有兩個女兒。胡杰坦言對孩子期望很高。“我對孩子的要求首先是人品要好。第二是要懂禮貌,會和別人相處。第三,能力強也非常重要,最好全面發(fā)展。另外,我希望她們兩個在家互相體諒和關心,在學校一起努力學習,在社會競爭中能相互幫助和扶持”。
調查中,90.6%的受訪者稱身邊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長多,其中32.0%的受訪者覺得非常多。
“現(xiàn)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普遍都挺高的。”深圳某高中教師付雯雯(化名)告訴記者,大多數(shù)父母都關心孩子的成績,還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
北京廣告行業(yè)的林奕(化名)覺得,家長都會對孩子抱有高期望。“我會盡可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條件,讓孩子什么好事物可以都擁有和體驗。物質上,有質量的衣食是起碼的,精神層面,我希望有能力讓他學自己想學的,看自己想看的,玩自己想玩的。當然,這需要他有一定的品味和判斷力”。
“家長對孩子要求高,最明顯的還是表現(xiàn)在學習上。有時候孩子成績不好就會受到家長的責備。”胡杰說。
調查中,83.4%的受訪家長坦言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林奕覺得,家長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孩子和身邊的孩子比較,“反正我各個方面都會比較,從體格到成績到長相,但我不會告訴他”。
胡杰也會比較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主要是比較生活方面,孩子的吃穿肯定不能太差,物質條件要達到一個差不多的水平。還有就是比較誰家的孩子更會為人處事,能力更強”。
“我經常聽有家長問,‘你家孩子這次考得怎么樣’‘孩子母親節(jié)有沒有給你送禮物’‘這次放假你帶你孩子去哪玩了’‘你家孩子這衣服挺好看的,在哪買的’,諸如此類。”林奕說。
“大家明著比孩子成績,同時暗暗通過比較思考自己家孩子有哪些不足,機靈不機靈,對人有沒有禮貌。特別是當一群小孩在一起的時候,誰做得好做得不好一下子就看出來了。”付雯雯說。
對于家長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行為,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沈奕裴指出,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是很大的,“你可能看到某個孩子很活潑外向,演講很厲害,而你的孩子可能很內向,動手能力很強。孩子之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家長總喜歡以自己孩子的弱點去比其他孩子的長處,就很容易焦慮”。
62.7%受訪者覺得家長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時應參考孩子天賦特質
家長對孩子要求和期望高,61.7%的受訪者認為這體現(xiàn)了家長自己的心愿寄托,57.8%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但也有45.9%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壓力的體現(xiàn)。
胡杰認為,對孩子有要求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當然會很失望,希望他們改正或努力”。
付雯雯覺得,家長對孩子有期望是負責任的表現(xiàn),“如果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一個好的人生,很多東西都是要從小鍛煉和培養(yǎng)的”。
“目前的教育資源不太平衡,這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比如附近沒有什么好的學校,導致很多的家長在孩子上學方面很焦慮。要進好的學校,就不得不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這是競爭激烈導致的。”沈奕裴說。
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家長看重哪些方面?受訪者表示是:是否活潑有趣(54.5%)、品性良好(54.4%)、性格陽光(54.4%)和身體素質好(51.3%)等。
林奕覺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健康尤為重要,能力和技能也要有所發(fā)展,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和別人友好相處。
胡杰認為,孩子的成長中,重要的是要開心,品性好,性格陽光,身體健康,“當然能力也很重要,不必什么都學,但是一定要有所長。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半途而廢”。
“孩子首先要身體好,品德好,心理健康,有一些性格上的優(yōu)點。我家孩子比較善解人意,能體諒人,我覺得很欣慰。其次,不要埋沒孩子的天賦,小孩子是有一些懶惰的,所以需要家長去幫忙,也不說非要強制,可以用激勵的方式。”付雯雯說。
調查中,62.7%的受訪者覺得家長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時應參考孩子的天賦特質,60.0%的受訪者認為應參考社會競爭的標準。
沈奕裴指出,如果家長在育兒方面表現(xiàn)得過于焦慮,首先,孩子的自我可能因此被破壞掉,以后容易變得缺乏自主意識。其次,親子關系也會因此受影響。另外,家長育兒焦慮現(xiàn)象可以用“劇場理論”分析,這一理論指,劇場中前面一部分的人站起來看電影,后面的人就不得不站起來。如果一部分家長在育兒方面過于焦慮,某種意義上,會使得其他的家長也非常焦慮,整個氛圍就變得不好,整個社會都比較焦慮。“家長在育兒方面要學習,但應盡量少看朋友圈那些不正確的育兒理論”。
受訪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1.6%,80后占60.2%,70后占13.0%。受訪者學歷方面,碩士及以上的占6.6%,大學本科的占82.3%,高中的占10.2%。(記者王品芝 實習生李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