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烏魯木齊市各高考考點向考生開放。當日16時30分,在市第80中學考點,考生憑準考試、身份證及指紋識別后進入考點,看考場。
6月7日,全疆18.37萬考生步入高考考場。
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招辦的消息,本次全疆共設69個考區(qū)、191個考點、7323個考場??荚嚻陂g,新疆為30名殘疾考生提供了單設考場、延長考試時間、免除外(漢)語聽力考試、優(yōu)先進入考場、佩戴助聽器等合理便利;為9名患有突發(fā)傳染性疾病的考生提供了單設考場、醫(yī)護人員陪同等人性化服務。
烏魯木齊市24173名考生高考,共設36個考點、994個考場。
各部門、各工作人員做出莊重承諾,要言出必行、有諾必踐,要把維護高考安全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確保萬無一失。
【記者手記】
陪考家長逐年減少、服務人員理念轉變……
憶高考,我陪考生走過的十年
十年前,我成為烏魯木齊晚報教育口上的一名記者,自此,開啟了年年采訪高考時光。每當高考臨近,我都如考生一樣嚴陣以待,挖選題、追熱點、發(fā)動態(tài),可以說學生只考一次,而我已考十年。
十年來,每當酒店打出“特價高考房”;每當執(zhí)法部門連夜檢查施工工地是否夜間停工;每當小區(qū)樓下的燒烤店在夏天的晚上提前關門……這一切都預示著一件事:高考來了。
記得2007年至2012年,高考陪考家長能將考點周邊圍得堵車。社區(qū)更是熱心,搬來了小板凳、端來綠豆湯,還給家長發(fā)小扇子,我常在想,這種全民為高考服務的氛圍,真的就能幫助考生輕松應考?
2010年,記者采訪過市8中考點一位考生,名叫趙安吉。他說,他更希望媽媽能去上班,或者在家等他,這樣能讓他在考試時,放下“有雙眼睛在門口期待他好成績”的壓力。
2012年,烏魯木齊市10中考生李思學家更是夸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部等著他高考,這讓他很擔心考不好,會辜負全家。
2014年,烏魯木齊市首次提出:不允許市民在考場周邊逗留,陪考家長可進入考點等候區(qū)等待孩子考完。
當年,記者來到市1中、市8中、市68中、市70中等考點的家長陪考區(qū),與前一年陪考大軍場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這幾個考點陪考區(qū)設在學校食堂,記者走進陪考區(qū)后發(fā)現(xiàn),最多的不到20名家長。家長們玩手機、看報紙或者趴著睡覺,和前幾年扎堆在一起討論填報志愿的場面相比,淡定了不少。
高考,這個一直被稱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地位真的不被重視了么?
記者從自治區(qū)招辦公布的十年錄取率說明問題:錄取率總體上逐年提高。
高考恢復40年,1977年全國錄取率僅有4.8%,直至如今,100人中有70多人被錄取。錄取率逐年提高,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胡小麗 陳彥仿 王暢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