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東京審判的意義不容淡忘
伴隨歷史不斷向前發(fā)展,東京審判的深遠意義將從中顯露得更為清晰
“庭長先生,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審判,因為我們逐漸成為保護我們文明世界不因為戰(zhàn)爭而走向毀滅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正義來懲罰那些已經造成并且給文明帶來巨大災難的個人,正義本身將淪為笑柄。”
這是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美國人季南在東京審判開場陳述中的一段話。今年11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東京審判與世界和平國際學術論壇”上,曾親身參與東京審判、95歲高齡的高文彬教授引用這番話,向與會者強調東京審判的極端重要意義。
2016年是東京審判開庭70周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審判,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雙手沾滿受害國人民鮮血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懲處,伸張了國際正義,維護了人類尊嚴。有學者指出,東京審判“是比戰(zhàn)爭本身更為深入的清算。因為它動用的不是軍隊,而是法律;它不僅僅著眼于當事人本身,更昭示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正如參加這場研討會的各國專家在各自報告中所指出,東京審判的價值體現(xiàn)在不同維度上。從國際政治的視角看,東京審判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道奠定了戰(zhàn)后亞洲國際秩序的基礎。
從國際法視角看,東京審判體現(xiàn)的不是“勝利者的正義”,而是“正義者的勝利”,發(fā)展了罪刑法定主義原則,且促成了戰(zhàn)爭非法的共識,其適用的“侵略戰(zhàn)爭罪”“反人道罪”“個人為戰(zhàn)爭罪行負責”等概念,無論在國際法的理論上還是在國際法的實踐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從歷史視角看,東京審判具有“記錄”功能。各類審判資料基本概括了日本19世紀20年代末到1945年戰(zhàn)敗投降期間的歷史,特別是日本統(tǒng)治者策劃、實施對外侵略戰(zhàn)爭以及在戰(zhàn)爭中犯下的種種罪行,是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歷史資料庫。東京審判依靠詳實的資料和證詞來證實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犯罪行為,并通過審判來警示世界、警示未來。
關于東京審判的研究,不僅關乎學術,也不僅關乎歷史。就二戰(zhàn)后東亞政治來看,對待東京審判的認知態(tài)度,幾乎成為日本政治生態(tài)的“檢測器”。
上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國內否定東京審判的言論整體并未形成氣候。進入8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右翼試圖對戰(zhàn)后政治進行“總決算”,否定東京審判的思潮逐漸抬頭。90年代以來,日本努力爭當“政治大國”,否定東京審判的思潮隨之充斥到政治、思想、學術、教育、文化等各領域。過去幾年中,日本政壇右傾化進一步加劇,以至于質疑東京審判的言論不時從當政高層口中冒出,參拜靖國神社等實質上否定東京審判的舉動也一再上演。去年夏天,自民黨甚至宣布要對東京審判經過進行所謂“調查檢證”,充分暴露了其歷史修正主義動向。
近來亞洲形勢的演進,尤其是日本在突破戰(zhàn)后體制方面邁出的一系列步伐,引發(fā)了一些人對當前地區(qū)秩序的擔憂。在此背景下,地區(qū)各國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對于化解焦慮、確保格局穩(wěn)定,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正確的方式對東京審判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進行再思考,是東亞各國與國際社會在當下乃至今后都需要常做的功課。
一位日本記者在東京審判開庭第一天曾作出比喻:“每一幕都恰似觀看莎士比亞的名劇。”莎翁戲劇的獨特魅力之一,在于超越歷史的啟迪性。伴隨著歷史不斷向前發(fā)展,東京審判的深遠意義也必將從中顯露得更加清晰。